成都東科信——專注“民航飛機維修設備”制造10年歷程
一家專注于民航飛機維修設備工具研發生產和制造的民營企業,在短短10年間從當初組建時的幾個人到如今員工百人、廠房面積上萬平、年營業額以千萬元計算的規模,其中的發展和努力只有東科人自己才知道。
當年,劉建武(總經理)先生白手起家,從僅有的幾人開始組建這家企業,從籌資到注冊、從生存到發展,從虧損到盈利,短短10年歷程,刊載了東科人不斷追求、拼搏奮斗的艱辛歷程。
90年代末期,金融危機剛剛過去,國內及世界經濟都處于緩沖疲憊期,在此艱難時刻,劉總依然決定迎難而上,從挑戰中求機遇,在機遇中求發展,多方募資,注冊成立了成都東科信航空自控設備有限公司,從此開始專注于中國民航飛機地面維修設備和工具的研發生產,兼具飛機手冊的標準件號譯制生產,從此公司進入了機遇發展期。公司組建初期,沒有多余的資金,沒有自己的專業管理和營銷團隊,沒有自己的專業研發設計人才,有的只是東科人和東科信念在不斷的支持著公司的一步步發展。開始的時候只能從現有的少量圖紙上面來譯制生產部分小產品來打開局面,然后國外對中國在高精尖技術上的封鎖和國內技術的落后,深深刺激了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想盡一切辦法,做了若干公關工作,始終無法得到民航飛機維修的零部件圖紙和規格及標準,生產的產品滿足不了飛機手冊的標準和使用規范,公司再一次步入艱難。痛定思痛,劉總從僅有的剩余經費里撥出了能用的全部流動資金,開始著手組建屬于東科自己的研發隊伍,準備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打開市場局面,挽回企業的生存希望。那時候,他日夜奔波,為了得到一名擁有軍工設計經驗多年的老同志的加入,不辭辛勞,長時間等候在其單位門口和拜訪的路上,終于打動了這位工程師,從此東科信的發展就如同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車,高速平穩!如今,東科信的專業研發技術團隊擁有數十人,各研發項目都有多名資深工程師作為帶頭人并擁有一批高學歷、專業性的青年才人隊伍。
回想當初,東科信的發展經歷曲折,如今,公司生產滿負荷運行依然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各種訂單和客戶的好評接踵而來,東科信走上了發展的輝煌之路。現如今,中國航空、南方航空、北京機場、雙流機場等幾乎全國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都與我們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
當年,劉建武(總經理)先生白手起家,從僅有的幾人開始組建這家企業,從籌資到注冊、從生存到發展,從虧損到盈利,短短10年歷程,刊載了東科人不斷追求、拼搏奮斗的艱辛歷程。
90年代末期,金融危機剛剛過去,國內及世界經濟都處于緩沖疲憊期,在此艱難時刻,劉總依然決定迎難而上,從挑戰中求機遇,在機遇中求發展,多方募資,注冊成立了成都東科信航空自控設備有限公司,從此開始專注于中國民航飛機地面維修設備和工具的研發生產,兼具飛機手冊的標準件號譯制生產,從此公司進入了機遇發展期。公司組建初期,沒有多余的資金,沒有自己的專業管理和營銷團隊,沒有自己的專業研發設計人才,有的只是東科人和東科信念在不斷的支持著公司的一步步發展。開始的時候只能從現有的少量圖紙上面來譯制生產部分小產品來打開局面,然后國外對中國在高精尖技術上的封鎖和國內技術的落后,深深刺激了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想盡一切辦法,做了若干公關工作,始終無法得到民航飛機維修的零部件圖紙和規格及標準,生產的產品滿足不了飛機手冊的標準和使用規范,公司再一次步入艱難。痛定思痛,劉總從僅有的剩余經費里撥出了能用的全部流動資金,開始著手組建屬于東科自己的研發隊伍,準備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打開市場局面,挽回企業的生存希望。那時候,他日夜奔波,為了得到一名擁有軍工設計經驗多年的老同志的加入,不辭辛勞,長時間等候在其單位門口和拜訪的路上,終于打動了這位工程師,從此東科信的發展就如同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車,高速平穩!如今,東科信的專業研發技術團隊擁有數十人,各研發項目都有多名資深工程師作為帶頭人并擁有一批高學歷、專業性的青年才人隊伍。
回想當初,東科信的發展經歷曲折,如今,公司生產滿負荷運行依然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各種訂單和客戶的好評接踵而來,東科信走上了發展的輝煌之路。現如今,中國航空、南方航空、北京機場、雙流機場等幾乎全國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都與我們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
上一篇:東科專利,實力的體現
下一篇:“桿”動,“機”動!